“把字刻在石头上”
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未来都是很二极管的,要么对为未来有美好得不切实际的幻想,要么就对未来干脆感到绝望。
将心比心,可能是我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够客观,也或许是我自己身处泥沼,有切身体会。今天发生了一些事情,让我再次对生活产生深深的担忧,以至于开始着手准备身后要做的事。
把这个域名续费到2034年,算是其中不轻不重的一件事。这件事对我来说重要但又没那么重要,一是因为,作为一个1ip博客,在我身后存在1天和存在10年,都是一样的没有意义;但另一方面,我确实想花些时间,为别人留下些什么回忆也好念想也好,关于我。
24年我读了一本书,《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》。虽然我并不自诩为天才,也不至于被评价为愚钝,但书中的主人公高登给了我极其强烈的代入感,渴望被爱,渴望被称赞,渴望被认可,因为我也曾想要过。为了这些,我做的傻事一点也不比查理·高登少,包括但不限于过分关注自己的举止乃至被同学戏称为“绅士”、整天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来取悦自己、以及故意出洋相以博眼球。自恋和自卑一直是同时存在的,这样的两面性,贯穿了我的青春期,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。现在的我已无法从这两条绳索的空隙中脱身,说自己成为了这两种情绪的奴隶也不为过。我的言行举止都在这样的情绪控制之下,哪怕我事后懊悔也于事无补,它们植根于潜意识里,没办法驱离,也没办法和它们和解。就像现在的我已经不知道自己该写些什么。
只是胡言乱语也好,我原谅自己,我努力过了。
另外摘录了书里的一些话,放在下面,以示“我喜欢”
(前言):
有些常识的人都会记得,眼睛的困惑有两种,也来自两种起因,不是因为走出光明,就是因为走进光明所致,不论是人体的眼睛或心灵的眼睛,都是如此。记得这件事的人,当他们看到别人迷茫、虚弱的眼神,他们不会任意嘲笑,而会先询问这个人的灵魂是否刚从更明亮的生命走出来,因为不适应黑暗而无法看清周遭;或是他刚从黑暗走入光明,因为过多的光芒而目眩。他会认为其中一个人的情况与心境是快乐的,并对另一个人产生怜悯。或是,他可能想嘲笑从幽冥走进光明的灵魂,但这总比嘲笑从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。——柏拉图《理想国》
最奇怪的是,有着诚实与体贴情感的人,不会去占个天生没有手、脚或没有眼睛的人便宜,却会认为欺负一个弱智的人不算什么。
我看得出我想参观沃伦之家的念头让他有些不安,仿佛我在预订自己的棺材,并在死前先进去试用
我一直在欺骗自己,我早已不再喜欢这类音乐。
“不会,”她承认,“我甚至可能也不会去那里看你。一旦你去了沃伦,我就会尽量忘掉你。我不会假装成另一回事,但在你去那里之前,我们也没有各自保持孤独的理由。”
“不要管我,我已不是我自己。我正在解体,我不希望你在这里。”